建盞的鐵胎是怎麽回事 建盞鐵胎的那點事兒
建盞在宋代風靡全國,與其胎有著很大的關系,建盞的胎被稱為「鐵胎」,那為什麽建盞的胎被稱為「鐵胎」?鐵胎為何如此重要,有什麽不可替代的關鍵作用?今天跟著小編一起去看看建盞鐵胎那點事兒吧。
為什麽說鐵胎重要?
建盞的胎被稱為「鐵胎」,是建盞區分於其他窯口所產黑釉盞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建盞成為宋代公認極品茶具的重要因素。
1、鐵胎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能
蔡襄在《茶錄》中提到建盞,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宋代鬥茶之風盛行,在點茶時,需要提前將茶盞放在火上烤熱,烤過的茶盞需要有一定的厚度才能持續保溫。要是胎薄,散熱比較快,烤過也容易迅速冷卻。而建盞的鐵胎恰好滿足鬥茶的需求。
茶錄中還說,盞冷則「茶不浮」,說明盞冷是點茶時很忌諱的,會導致無法順利形成湯沫,喝起來自然口感也不好,達不到鬥茶想要的效果。
所以蔡襄特別強調,建安所造的兔毫黑釉盞夠厚,保溫效果好,是最適合點茶的,其他窯口產的要麽偏薄要麽顏色不對,就沒這麽好使。《茶錄》中的這幾句話可以說是最早的建盞辨偽指南了。
根據出土的宋代建盞標本來看,建盞的盞壁普遍有80~85毫米以上,比同時期其他窯口的茶盞確實要厚出很多。
2、顏色似鐵,與黑釉相襯
觀察宋代建盞的標本斷面,會發現胎體很黑(有部分看上去不夠黑,是碎裂後氧化所致,再往裏敲也是黑的),這是坯土含鐵量高的一個表現,也是區分建盞和其他窯口仿盞的重要依據。定窯雖然也產黑釉盞,胎體就非常白,而吉州窯的胎則偏黃,都沒有建盞顏色這麽深。
有部分的宋代建盞雖然坯體外觀呈偏紅的褐色,但不是因為該盞為其他窯口仿品,含鐵量低,而是由於表面被後期氧化所致。或是長時間埋在黃壤中,被泥土的顏色所暈染,這種坯敲開看坯體內部還是黑的。
3、鐵胎中極高的鐵含量
為什麽宋代其他窯口可以燒出純黑釉的茶盞,但是卻不容易模仿出兔毫、鷓鴣斑的效果呢?即使有兔毫,條紋也不夠清晰修長,達不到「條達」的標準?
燒製建盞所使用的,是水吉當地所產、含鐵量很高的紅棕色粘土(含鐵量達7%~10%)。建盞的燒製需要在1300℃左右的溫度下燒製,才能夠形成精美的鐵系結晶斑,但高溫燒製的特殊工藝隨之而來的會是一系列的瑕疵問題,開裂、變形、粘窯、色澤不均、鼓包、粘窯、起泡、砂眼、等等。
以上就是「鐵胎」的特征和重要性。如果新入門的盞友想收藏正宗的建盞,就一定要註意鐵胎的問題。宋代不同窯口的黑釉盞確實都有其收藏價值,但價格相差較大,拿著並非鐵胎的黑釉盞跟您說這是建盞,就太忽悠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