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燒建盞的有什麼魅力所在?
柴燒建盞,無論是宋代巔峰時期或是科技如此發達的當代,都是困擾燒製工藝師的難題。如何破解密碼,突破自我局限,挑戰不可能,成為考驗建盞的手藝人擺在面前的一道難解的命題。 一起跟建盞君去了解下吧。
雖然在宋代兔毫盞產量極高,但精品也不常有。建窯遺址堆積成山的兔毫殘片,也看得出宋代窯工為燒製一只精品,得付出多大的努力。即使在現代工藝如此發達的情況下,要燒出精品兔毫盞也並非易事,而柴燒兔毫盞就是難上加難了。
歪心、起泡、變形、粘底、溫度過高、釉面無結晶等問題,歸根結底,還在於手藝人對窯內的環境元素的控製,這種非標準化的控製,很大程度上依靠燒製者的經驗、運氣、環境
一只精品的出現集結了胚泥的配比、釉的配方、窯內的位置、擺放、溫度曲線控製、窯內氣氛、出窯的工作精細程度等等因素,而這些因素在1300度左右的高溫下,變化無常,每次的燒製沒有太大的參考依據,這也讓柴燒建盞變得無比艱難。
如今,電窯盛行,它的高度可控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溫度控製上的麻煩,但電窯溫度顯示儀上的數據也只能做為參考,原因是發熱體「矽碳棒」的溫度所影響的是局部溫度,不代表窯內的溫度是均衡的,柴燒很大程度上燒製的工藝師要根據火焰的色彩來判斷窯內的溫度高低,其難度可想而知,溫度低了,建盞的釉面沒有成熟,溫度高點,粘底、變形、甚至會導致整窯匣缽無法承受其溫度而坍塌,一旦坍塌基本整窯報廢。
我們一般而言,定義成品與完美品,有一個界線,成品的定義不起泡、不開裂、不變形、不粘底,而完美品在成品的基礎上,釉面的變化要求更高、整體的美感、柴燒的韻味、油潤度,等多維度來評估是否是一只完美的建盞,當然,會有更高的要求,在整體的韻味上要有極強的宋代建盞的風骨,那是不可多得的極品。
從客觀上來說,我們的柴燒建盞確實已經具備了較高的水準,不僅是器型、工藝、釉料,還是神韻等各方面,都做到了濃濃的宋盞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