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建盞還原氣氛
「燒成氣氛」作為景德鎮陶瓷燒製的一個專業名詞,總會摻雜著一點執著。有時候我們能很主觀地將陶瓷燒製出現質量問題,全部歸於「燒成氣氛」,但卻很難分析到底是哪個環節出現了問題,因此「燒成氣氛」變得神秘又難以界定。
建盞國大師孫建興虹彩 展示
「燒成氣氛」廣義地來說是陶瓷坯體在窯內,因為窯內的溫度、濕度等各種氣體環境狀態,而產生坯體、釉面、發色的變化,因此即使同一窯爐,不同窯位的燒成氣氛因為位置的區別,也會產生差異。對於建盞這種「一爐生、一爐死」的妖物,燒成氣氛更是取決於窯爐與窯位。
建盞國大師孫建興虹彩 盞內
宋代的龍窯柴燒多為還原焰氣氛,尤其是以松柴為主要燃料的燒製過程更是如此。現代的電窯燒造既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還原焰,也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氧化焰,而是一種電輻射熱的氛圍。為了保證仿製油滴建盞的質量,有時需要人為地營造一些還原焰或者氧化焰的氣氛。
建盞國大師孫建興虹彩 落款
建盞從宋代開始主要為柴窯燒製,但柴窯的燒成氣氛極不穩定,容易受木柴、天氣等條件的幹擾。但隨著現代的發展,燒製技術的不斷進步,短短幾十年景德鎮燒造陶瓷的窯爐從柴窯進化為液化氣窯。這是由於氣窯的燒製條件與柴窯最為接近,可以控製降溫,達到階梯式的溫度下降,延長窯爐的保溫時間,從而增加釉面的結晶數量,使其排布更加有層次。
以建盞聞名的建陽,卻選擇了完全不同的燒成製度,采用電窯燒製,但電窯的缺陷在於其依靠純氧化反應,燒製斷電後,自然降溫,導致窯爐保溫時間無法延長,因此很難真正達到建盞的古法燒製要求。這其中的原理其實就是燒成氣氛的核心:升失氧,降得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