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窯地理位置及歷史沿革
歷史上福清有「文獻之邦」、「海濱鄒魯」之美譽,雅明「玉融」,簡稱「融」。唐聖二年析長樂縣
南八鄉置萬安縣,天寶元年改名福唐縣,五代改名永昌縣,長興四年(閩龍啟元年)改名福清縣名沿
用至今,元貞二年因戶滿四萬升為福清州,明洪武二年復為縣,隸屬泉州(今福州)、閩州、福安府
、福州路、福州府轄。自唐聖歷二年(699年)至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計有1277人中舉,623
人中進士,3人中狀元,還有7人官君正副宰相,還是民族英雄林則徐祖籍地。歷史上福清還是全身商
貿最發達的縣份,《八閩通誌》載:福清「小民執工藝以營衣食者,視諸縣獨多」;明內閣首輔葉向
高曰:「余邑什三治儒,什七治賈」;《明史.何喬遠傳》載:福清眾多人「泛海通番」;於大猷曰:
「大船出於福清縣」,說明福清曾是遠洋船舶的產地。
1949年8月16日福清解放,隸屬閩侯專區、晉江專區、莆田地區、福州市轄。1990年12月26日撤縣設市
,仍屬福州市轄縣級市。福清市文物古跡眾多,著名的有唐代水利工程天寶坡,唐建方福禪寺(不僅
是日本佛教黃檗宗的祖庭,也是國際佛教聖地之一),宋建龍江橋(與虎渡橋、洛陽橋、安平橋合稱
福建四大古橋梁),元代彌勒造像,國寶級文物),明造迎潮塔(全身最高的實心塔),明黃閣重綸
坊(為國內建造藝術精湛的名石坊之一)等。境內尚存歐陽修、朱熹、葉向高、戚繼光等名人題刻170
余處。
福清市位於我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沿海中部,西連永泰,南接莆田,北靠閩侯、長樂,東與平潭隔海
相望,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市域總面積2430平方公裏,人口117萬。主要河流有龍江和荻蘆溪支流
鳳跡溪(三叉河)及大樟溪流域一都溪(龍嶼溪),龍江為福清市最長河流,於海口鎮註入福清灣入
海。境內有林地601萬公頃,林木蓄積量166.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47%。礦產豐富,主要有花崗巖、
葉臘石、高嶺土、石英砂、泥炭等。
東張鎮、龍田鎮位於礦藏豐富、林木茂盛、水源充裕的福清市西部和南部。這裏自然條件優良,4000
多年前已有人類在此生息繁衍。著名遺址有東張新石器時代遺跡、東張南少林寺(院)遺址、東張宋
元窯址等,龍田鎮主要文物古跡有八扇厝、五峰寺、天妃宮、福廬山葉向高題刻及道教造像——石仙
、玉瑤窯晚唐至宋窯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