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對其他黑釉瓷的影響(一)
蔡襄在《茶錄》中盛贊建窯兔毫盞時寫道「出他處者,或薄或紫,皆不及也。」他是談論鬥茶用的黑盞以建窯兔毫盞最好。但是他間接告訴我們,在北宋中葉,當時其他一些地方,也生產黑盞,並非只限於建陽。
70年代在建陽地區發現了好幾處從唐至清燒製青瓷的窯址。其中宋代麻沙鎮白馬前窯以燒製青釉器為主,兼燒黑釉器。黑釉器以碗盞為主,亦有罐、燈盞、小蝶和壺等。胎色淺灰釉醬褐色。從宋代當時鬥茶用盞要求盞色青黑,則已遜以籌。
禦用茶盞在建陽生產,引發了其他生產黑瓷的地方也生產茶盞並以建窯出的茶盞為榜樣競相仿製。在閩北、福州、閩南等地區形成了大規模的黑釉瓷窯群和產區。
較重要的窯址有:武夷山遇林亭 、南平茶洋、建甌小松、光澤 茅店、浦城半路、閩侯南嶼、鴻尾、福清東張、寧德飛鸞。其他如順昌、建寧、將樂、連江、羅原、閩清以及德化、晉江、漳浦、寧化、長汀等地窯址亦兼燒黑瓷器。
如何辨識建盞經典器型(十問建盞:第八問)
油滴盞如何算是上品?
原創 | 如何理解建盞的釉色魅力:兔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