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建盞(三)
宋徽宗不僅自己喜歡茶事,還經常與士大夫用建盞鬥茶、玩樂。身為封建王朝的最高統治
者,其本身就是最好的代言,上行下效,鬥茶在當時可謂是風靡全國。
鬥茶盛極一時,人們對茶器也有了更高的審美追求。所謂的「好馬配好鞍,良將配寶刀」
, 想要創製最佳的鬥茶效果,不僅要茶好、技術嫻熟,也要有好的茶盞。建盞因鬥茶而
生,鬥茶最講究鬥色。北宋重臣蔡襄在《茶錄》中記載「茶色白,宜黑盞。」這種鬥茶黑
白分明,一目了然。
建盞是黑瓷的代表,內外均施黑釉。因為是正燒,且施厚釉,釉在高溫下流動,所以建盞
口沿釉層較薄,而器內底聚釉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燒窯過程中底部產生粘窯
。建盞在宋代的時候可謂是地位超然,說它是宋代第一茶器都不為過。
據我所知,建盞被認為是「為茶而誕生的茶器」。建盞鐵胎堅硬抗擊打,不易破碎,且盞
身自動扶正,可避免茶水晃動而傾斜。鬥茶時,需要用茶筅攪拌、擊打,故而需要穩定性
好且堅固的器具。所以不管從哪方面來說,建盞都是最適合鬥茶的,可謂是鬥茶神器,為
鬥茶量身定製。
鬥茶,先要在茶餅上取下一塊,碾成細粉,置於建盞盞心。宋朝用的約一錢七的茶粉,剛
好可以填滿盞心。然後註入沸水,調膏的水量剛好達到建盞止釉線,使茶和水達到一種最
協調的程度,點茶前後需要註入六次水。蔡襄的《茶錄》中有段提到鬥茶「視其面色鮮白
,著盞無水痕者為絕佳。建安鬥試,以水痕先退者為負,耐久者為勝。」也就是說點茶後
在茶面上形成的浮沫,以顏色白和泡沫浮現時間長為佳。
建盞這「鬼斧神工」之作,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不僅耐看而且好用。首先,它口大底小
更有利於茶香的散發;其次,建盞造型別致,邊薄底厚,胎骨厚重、堅硬,具有良好的保
溫性和隔熱性;且建盞還有保鮮的功能呢。
建盞在茶學、美學、藝術學上都有著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它雖然明珠蒙塵六百年,但是
如今它又重回人們的視野,重新綻放屬於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