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的魅力體現在哪裏
宋代建盞氣質純鈍,奇特無比。 建盞的油滴斑、兔毫絲、純黑釉盞是窯工創造發明的特殊裝飾效果,窯變則完全是渾然天成的,千變萬化,每一種窯變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復製。有星斑油滴外觀如閃耀的星星;有雨點油滴如雨天之後在玻璃窗上留下的痕跡一般;有鱗片油滴如魚鱗般呈片狀,層層疊疊,有兔毫斯如同兔毛雲朵,糾纏縈繞。種種變化,妙不可言。
李昌海柴燒竹節杯 露胎
建盞,是專門指福建建窯燒製的瓷器茶盞。此類盞,一般來說,闊口小足,胎體厚重,瓷胎質地粗糙,盞的外壁下部和足底因不施釉而胎體外露。
建盞的瓷胎和釉料同樣產於建窯所在地 —— 建陽。由於含鐵量較高,瓷胎又比較厚,露出的胎體呈灰黑色,俗稱鐵胎。它的釉色則呈烏黑、青黑或紫色等深色調。由於在燒製過程中,窯內能夠達到1350攝氏度的高溫,釉料中的鐵離子會析出,在釉面上發生流動而形成獨特美妙的花紋,即所謂「兔毫」紋,建盞也正是因此而以兔毫盞之名更為人所知。
李昌海柴燒竹節杯 細節
中華文明是現代社會中唯一有序傳承,至今猶盛的古代文明。然而千古風流,滄海桑田,歷史長河中散失的古人智慧也是不可勝記。其中有些能夠在後世失而復得,則可以說是不幸中的大幸,建窯茶盞便是其一。
那麼這黑黑的小碗又好在哪裏呢?就算有些兔毫似的紋樣,也還是矮小粗黑,如何登得大雅之堂?其實建盞乍看黯淡,但是細觀會發現青黑的釉面光亮如墨玉,靈動的紋樣或如兔毫,或如銀萍,或如星辰,或如山海,耐人玩味,大可神遊!只有深入欣賞才能發現它的華麗。
李昌海柴燒竹節杯 盞壁
宋人欣賞建盞會在陽光下側看,這樣才能比較清楚地看到引人入勝的花紋,而現在,我們大可以借助放大鏡,輕易地進入建盞的絢麗世界,不過出來時往往會因流連太久而頭暈眼花。建盞之美安靜而不事張揚。這種美絕沒有姹紫嫣紅,波濤洶湧,起初並不吸引人,就這樣呆在那裏,靜如處子,等待能欣賞建盞之美的人深陷其中。而方家們都知曉,這樣的美雖多耗人工,但關鍵卻靠天成,大美之物,往往是萬裏成一,而諸如曜變、異毫之類的絕品,則只能祈禱窯神的恩賜。這也就無怪乎連宋徽宗這樣的風雅皇帝也會視之如隨珠和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