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燒建盞為什麼越來越少了?
柴燒,從古代一直流傳下來的藝術,當它以一件陶瓷作品呈現的時候,帶有一股從遠古而
來的精神,飽含古拙與自然的氣質。
世界各地的陶藝家都嘗試著建盞的燒製,但能幸運地利用柴窯燒製建盞的並不多。陶瓷收
藏家們對古建盞是相當癡迷的,由於古建盞的燒造方式是用柴窯燒造,釉面中的溫潤,並
帶有濃厚的歲月的痕跡,而現代的柴燒建盞,其難度不亞於古人。
何為柴燒?
在我國古代的宋朝時期燒造建盞均是龍窯柴燒,也是眾多陶瓷匠人一直所遵循的燒製技藝
,他們深知建盞與自然相乘相輔的法則用心去敬畏自然,建窯建盞燒製的匠人們很多時候
只能聽天由命,這也就是有的盞友為什麼會疑惑,為什麼燒窯還要燒香拜拜。
在我國古代的宋朝時期燒造建盞均是龍窯柴燒,當天氣溫、氣壓、濕度的不同,加柴部位
的不同,就會導致窯位、窯溫的不同,從而會產生不同釉色的花紋如:兔毫、金兔毫、藍
兔毫、銀兔毫、金油滴、銀油滴、鷓鴣斑、曜變等。所謂入窯一色,出窯萬千的原因也就
來源於此。
柴燒出來的建盞釉面溫潤器型典雅,似乎還保留一絲宋代文人墨客的韻味,宋朝時期是建
盞的巔峰時期,眾多文人墨客用柴燒建盞品茶鬥茶。
柴燒建盞有何難度?
1、政策原因。
目前我國森林資源十分緊缺,國家為了保護森林資源,也製定了一系列的方針政策。其中
明令禁燒柴窯(需經過政府審批),沒有松木供應;
2、風險原因。
我們都知道,燒製建盞成品率極低,電燒、氣燒、煤燒尚且如此,更何況不易控製的柴燒
?所以,投入的多,成品又未可知,風險極大。
3、成本問題。
燒一次窯,首先需要相當數量的松木;其次,需要一群經驗豐富的燒窯師傅集體協作,而
且,每次燒窯前,都必須請"攣窯戶"專門檢修,外人無法操作。可想而知,燒一次窯,成
本是巨大的。所以,假如沒有足夠資金保證,誰也不敢輕易動火。
我們還必須考慮一個問題,就是,柴窯也不是建起來就永久使用的,據師傅介紹,一般使
用60到80次就必須重建了,所以,結果未可知,成本卻很「可觀」!
故有說龍窯是瓷器搖籃。影青、黑釉瓷等大都是在龍窯裏燒成的。柴燒盞釉面光滑完全來
自窯內火候,土胎,草木灰的融合,成為一件件巧奪天工的瓷器藝術品,燒製過程留下的
火痕,是柴燒盞人工難以構成的玄妙之處。
柴燒建盞有什麼特點?
1、柴燒建盞釉斑雖然沒有電窯燒製現代油滴表面的華麗,但是柴燒盞的單調中細賞微妙
豐富內在美襯托出古樸韻味,品茗時卻是別有神韻。
2、柴燒盞在燒製過程中需要不斷加柴,導致了溫度忽高忽低,氣泡大小不一,有一定的
層次感。日常飲茶中,柴燒茶碗比其它窯爐燒製的茶碗器型更加厚樸。
3、胎體油潤、自然細膩,因為選用富含油脂高的松柴燒幾天,所以不幹澀、不呆板。全
手工拉坯和修胎,從宋代建盞對比甄選經典器型,全原礦鐵胎柴燒與宋代建盞同質,裏胎
發黑,釉面乃原礦高溫內還原的釉下斑紋。
為何喜歡柴燒建盞
柴燒建盞成品率低,精品更少,玩柴燒盞,不是玩它的七彩光,而且玩它的老味、包漿。
有人說:柴燒建盞真得有那麼好嗎?不就是一塊黑碗嗎?我去鬧市上,用廉價的價錢還能買
到色彩豐富,光彩奪目又讓人喜歡的「茶盞」。
對此,我只想說,建盞是一種文化傳承,一種古法技藝延續,柴燒的建盞更為古樸,溫潤
、脫俗,韻味十足。建盞,是一件藝術品,並不是所說的「復製品」。
每只建盞都是獨一無二,建盞斑紋非人工編製,而是來自大自然,來自土胎、火候和木灰
的交融,它完全突破過去對陶瓷的審美觀,作品表現的是歸於本原的美,是素雅大氣的藝
術品······
還有,偷偷的告訴你,柴燒建盞,喝茶用久了,裏面的紋路是會跑動的哦。一個獨特的柴
燒建盞,應該是每個有品位的愛茶男士,都想擁有的喝茶神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