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紅極一時 如今無人問津的文玩
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中,茶文化熠熠生輝,也是中國文化的標誌。中
國茶文化在各個朝代中地位不一,興盛於唐代,宋代達到鼎盛時期,不管是皇帝還
是平民百姓,都和茶有著緊密聯系。
宋代人喝茶口味較為清淡,以煮茶、煎茶為主要方式,茶湯的顏色比唐代清淡淺白
,因此更喜歡用深色的建盞來相配。
從歷史書籍記載和出土的文物來看,建盞是宋代頂級的器物,是上層人士彰顯身份
地位的標誌物。縱觀歷史文人墨客,對建盞也有高度的贊美和評價。
然而,當時紅極一時的建盞,後來漸漸被青瓷所替代,而廣為贊揚的建盞燒製技術
從明代停燒後便失傳了,現在我們只能從文物愛好者中得到一些關於建盞只言片語
,這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1. 風靡一時,璀璨時代
宋徽宗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他是一個不愛江山,而在琴棋書畫雅玩方面頗有成就
的帝王。
雖然在治理國家方面沒有什麼才能,但是在書畫、瓷器方面卻做出了名留青史的貢
獻,其中最受關註的便是建盞。宋徽宗可以說是茶盞咖味最高的代言人了,這位九
五之尊的天子驕子竟然親自為建盞寫書,這可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宋徽宗花了一番心血寫出了《大觀茶論》,共二十篇,裏面詳細寫了茶的來源、品
質、烹飪等。這本著作對茶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即使是在今天,這本書也可以
作為我們學習茶文化的入門知識。
喝茶是宋代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鬥茶」之風盛行。建盞在宋朝初期
就已經成為文人墨客競相追捧的珍品,能夠體現自己高貴的身份地位,而到了宋朝
後期,茶盞幾乎成為了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頂級茶具。
我們所熟知的文人,如蘇軾、歐陽修、蔡襄、陸遊等人,也是建盞的狂熱愛好者,
不僅熱衷於關註,在他們的詩詞中經常也會提到建盞,陸放翁就曾寫「北窗高臥鼾
如雷,誰遣香茶挽夢回?綠地毫甌雪花乳,不妨也道入閩來。」
2. 日暮途窮,衰落時代
宋亡元興,建盞的命運發生了急轉彎。蒙古人天生的遊牧生活和宋人的閑靜雅致大
相徑庭,再加上戰爭的爆發,建窯受到了很大的打擊。根據考古隊的發掘依據,元
代初期,建窯已經開始改燒青瓷,建盞逐漸停燒,這和宋朝專門燒製建盞的情況相
比可謂是敗井頹垣。
到了明朝,草根出生的明太祖朱元璋對奢華生活深痛惡疾,對宮廷的浮華生活看不
慣,而曾經作為顯赫地位代表的茶道更是成為朱元璋的眼中釘肉中刺,再加上建國
初期,經過長時間的戰爭,國力薄弱,製茶及茶具人力財力開銷巨大。
根據史書記載,古代喝茶可不像我們現代這麼簡單,工序非常復雜,必須要有茶筅
、茶碗等四種基本的茶具,附加其他七七八八的程序,可以想象出宋代喝茶是一件
多麼麻煩的事情。
窮人出身的朱元璋根本沒有閑情雅趣去品茶,上位後一道命令便頒布下去:「禁止
大盞,大壺喝茶,禁止使用茶餅,禁止喝抹茶」。
上至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都必須遵守。由於禁止使用大盞,建盞的市場需求急
劇下降。建盞是與茶共生的器物,一榮俱榮一辱俱辱,明朝飲茶習俗發生天翻地覆
的改變,建盞的發展也到了歷史最低端。
3. 重現江湖,寂靜時代
新中國成立初期,建盞又重新進入人們的眼中,考古隊曾在五十年代初前往曾經備
受矚目的建窯遺址,這裏周圍散落著黑色的瓷碗,堆成小山的殘品,破碎的匣缽,
實在讓人難以把它和曾經的輝煌聯系在一起,而當地的居民對「建盞」的名字也很
陌生,有的村民甚至拿這些古舊的建盞來裝飼料。
面對熄火了800多年的建窯和破敗的茶盞,不免令人傷神。雖然飲茶風俗不再,但是
建盞所蘊含的藝術價值卻備受關註。
位於福建建甌的北苑禦焙遺址,1985年被發掘後受到了海外茶道研究者的重點關註
。這裏曾經是風靡一時的皇家茶園,從五代十國時期開始使用,宋朝達到鼎盛,後
來逐漸走向衰敗。這也是目前中國唯一一處把茶作為保護對象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
護單位。
如今,度過百年孤獨的建盞雖然重新進入現代人的眼裏,但是知名度還是較低的,
所泡茶葉大都是烹煎製成的,隨手一泡就是一壺,一切追求簡單快捷方便,更沒有
人願意花時間去挖掘曾經作為飲茶的必備品——建盞。
但其獨有的審美價值受到了愛好者的喜愛,成為了文玩界的新寵。建盞在歷史發展
的潮流中,大起大落,如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
經歷了宋朝的輝煌,元朝和明朝的沒落,再到近代重新進入人們的眼裏,它的價值
是不容忽視的。建盞,不應該只存在於歷史的記憶,更應該有現代人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