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建盞復原特殊貢獻的幾位大師
當年在福建省輕工業研究所陶瓷室工作的劉唐慎,被委任為建盞釉恢復研究組組長,統一負責研究工作。劉唐慎說:「建窯因為時代的變遷,當時很快它就已經失傳了。到我們七九年的時候,已經失傳了700多年,也是我們國家八大古窯中最遲恢復的一個窯系。為什麽最遲恢復呢?就是它的難度比較大。」
胡金花,從事陶瓷工作40多年,多項釉水保密配方的持有人。1978年任建陽縣瓷廠技術員,1979年10月隨建陽瓷廠加入了「建盞釉恢復研究組」,擔任建盞釉恢復研究組副組長。
在中央美術學院,福建省輕工業研究所的倡導和協助下,她在建陽瓷廠開展了「建窯兔毫釉」釉水的研究試製工作。經歷數萬次坯釉配方調試,以及數千次燒成工藝的改進,在組員的配合之下,於1981年5月,歷時17個月,在傳統的龍窯,倒焰窯,電窯中成功的燒製出了兔毫盞,使得國之瑰寶重煥異彩。
建盞國大師孫建興國禮油滴 盞壁
孫建興,男,1952年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中華傳統工藝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孫老師對傳統工藝事業的執著和熱愛,早已滲進血液,四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精神,他揭開了千年古窯建盞的神秘面紗,為世人再現了建窯建盞的藝術魅力。
李達,男,1955年生,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李達老師長期致力於傳統鐵系釉的研究,作品胎骨似鐵,釉色古樸典雅,釉面斑紋天然形成,富於變幻;斑紋晶瑩清晰,金屬感強;具有鮮明的個性和濃寓的傳統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