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的燒製方法詳細解答,柴燒一定適合所有人嗎?
隨著現如今建盞進入了越來越多人的視線,建盞背後不同的燒製方法也得到了許多人的關註,一般來說,現在我國市場上的建盞燒製方法主要有柴燒、氣燒、電燒和煤燒四種,四種燒製方法各有優劣,不同方法燒製出來的建盞身價也是千差萬別,今天,我們就針對這四種建盞燒製方法做一個詳盡的介紹。
柴燒是我國古代一種古老的燒製工藝,宋代建盞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大多數宋代建盞就是用柴燒所燒製出來的,在建盞品質大致相同的前提下,用柴燒這種方法燒製出來的建盞價格也會更高一些。柴燒顧名思義就是以松木作為最重要的燃料,且受外部因素的影響較大,因此製作成本較高但成品率很低。
除此之外,在柴燒建盞的燒製過程中也有許多的製約因素,諸如窯內的溫度、燒製時的氣溫等等,都會影響建盞斑紋和釉色的最終形成,因此也造就了柴燒建盞"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特點。但是,由於柴燒在燒製過程中很難做到對窯內溫度進行精確的把握,因此燒製出來的建盞釉面相對來說就會比較薄,有時還會因為氣泡裂開呈現出凹凸不平的手感,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建盞的美觀。
另外,用柴燒方法燒製建盞對窯工整體的素質和窯爐要求也比較高,不僅整個燒製過程都需要技術熟練的師傅進行嚴格把控,燒製班子的團結協作也是必不可少,而且一座普通的龍窯,在使用60—80次之後就要重新建,再加上燒製時需要大量的松木支持,所以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都是十分巨大的。因此為了減少柴燒對環境的汙染和保護我國的松木資源,政府已經出臺政策明文規定,除非是有特殊情況通過審批的,否則任何用柴燒燒製的建盞都屬於不合法生產,這就直接導致了現代建盞燒製方法改變和柴燒建盞價格的不斷攀升。
為了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現代建盞燒製更多的都是采用氣燒、電燒和煤燒這三種燒製方法,和柴燒相比,用現代燒製方法燒製出來的建盞在對火候的把控上更加精準,成品建盞的氣泡更加均勻美觀,釉色和色澤也更加的穩定。眾所周知,建盞在燒製時都免不了要留下受火面和背火面的陰陽變化以及火焰的痕跡,或多或少影響建盞的美觀,但現代的氣燒、電燒和煤燒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難題,其技術能夠對這些變化進行更加精確的把控,使人們在釉色的過渡區域和火焰留下的痕跡中感受到建盞自身渾厚古樸的美感,這也是為什麼無數陶藝家直至今日依舊在建盞美學的道路上孜孜求索的最大動力。
相信許多盞友對建盞都有這樣一個想當然的理解:只要是柴燒的建盞就一定是好的、適合所有人的,但其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的確,用柴燒燒製出來的建盞胎體油潤自然細膩,全手工的拉胚和修胎讓器型看起來既不幹澀又不呆板,軟化水質、提升茶湯口感的功效也更好,但是由於柴燒建盞在燒製過程中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因此現如今市面上的柴燒建盞,就算是出自一些國家級大師手的建盞,多多少少也都會有一些"不完美"。這一絲絲的"美中不足"對於喜愛柴燒建盞的盞友來說當然無可厚非,可對於一些追求建盞完美主義的人來說,柴燒建盞絕對不是他們玩盞最好的選擇,反而電燒建盞能夠更好的滿足他們的需求。
雖說現在市面上流傳的柴燒建盞數量較少是傳統燒製技法的一種遺憾,但柴燒建盞的減少也是時代所造就的必然結果,我們無法逆轉。但是科技下的現代燒製方法也是絲毫不差的,而且氣燒、電燒和煤燒等現代工藝燒製技術反而能夠更好的彌補和完善柴燒燒製技術上的不足,同時還能夠把建盞本身獨一無二的美感完全展露出來,所以針對傳統和現代不同的燒製方法,我們一定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切忌一概而論,或許就會看到一條別致的、獨具個性化的建盞美學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