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建盞 | 如何正確欣賞一只兔毫盞?
建窯黑釉盞能在宋代成為最受歡迎的茶碗,其決定因素就是釉色。假如建盞的釉面
斑紋容易控製、模仿且千篇一律,就不會在宋代獨領風騷。
釉色之於建盞,是不可或缺的靈魂所在,也是鑒賞的重點。不過,正因為建盞的釉
色為窯變自然形成,導致每只盞的斑紋都有出入,釉面細節也變化多端,從而帶來
一定的鑒賞難度,每天都有很多盞友詢問類似問題。
因此建盞君決定推出【白話建盞】系列文,希望能以直白的語句和盞友聊聊常見的
問題。
今天【白話】的主題是【兔毫盞】。
1、兔毫盞為什麼叫「兔毫」兔毫盞的析晶斑紋形態為黑色釉層中透出均勻細密的絲
狀筋脈條紋,形如兔子的毫毛,故此得名。兔毫一詞從宋代就開始流行,歷史悠久
。兔毫盞是建盞最為流行的品種,考古成果、傳世名品和歷史文獻都屢屢證明它的
崇高地位。
宋代與飲茶有關的詩詞常常稱頌歌詠兔毫盞,宋代多本茶書亦以建窯兔毫盞為茶盞
之尊,《茶具圖贊》甚至將十二種茶具之一的茶盞直接畫成兔毫盞,其標誌性地位
毋庸置疑。
《茶具圖贊》中的茶盞配圖,為兔毫盞白描形象,文字部分明確說此圖畫的是兔毫
盞
2、兔毫的表現與鑒賞雖然兔毫盞產量較高,但要燒出精品,從古至今,都並非易事
。看到建窯遺址成山的兔毫碎片和殘件,就會知道宋代窯工為燒製一只精品,得付
出多大的努力。
兔毫紋的形態、色澤、清晰度、分布狀況變化多端。形態有長短、粗細、彎直等分
別,色澤有金、銀、褐等顏色,分布狀況有疏密之別。
簡單來說,兔毫分布疏密有致,形態條達有力、邊界清晰、結晶立體者為佳品。
所謂疏密有致,就是兔毫覆蓋的區域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養眼的兔毫盞,會讓人
感覺兔毫從盞心往盞沿放射,遠觀近玩都很舒適。
而色彩上,業界普遍認為銀藍、銀系斑紋比褐色系更珍貴、美觀。
上述為大體的角度,評價兔毫盞的好壞,需要綜合看待,以下列圖片為例。
毫紋有些彎曲的褐兔毫盞,雖然斑紋不夠直,但盞心有閃光的結晶顆粒,殊有意趣
。
下圖中的兔毫盞,毫紋清晰有力,但過於密集,黑色底釉都見不到多少了。建盞的
基礎是黑釉,若結晶覆蓋過廣,也少了一些黑釉的韻味。
宋代銀兔毫盞,底色紺黑,邊界清晰,兔毫紋明顯且有立體感,呈放射狀排布。除
了形態有些粗短,其他都已經很不錯。
宋代金兔毫大撇口盞(直徑15cm),兔毫纖長,與真正的兔毛接近,且毫紋色澤有
層次,也非常美。
宋代銀兔毫盞(盞沿釦銀),紋理清晰,銀色純正,聚釉也美觀。
宋代銀兔毫盞殘件,帶藍光,雖然兔毫紋邊界不夠清晰,已經很難得。帶藍光的銀
斑較難達到邊界清晰的標準。
下面這個標本比較特別,請一定點開圖片查看大圖。至於這個標本的釉色表現可以
如何評價?不妨由盞友在評論中留言,各抒己見。我們將給評論點贊數最多的三位
盞友,一人送一枚宋代建窯【銀兔毫】標本。中獎的朋友收到後,請在朋友圈曬出
獎品,保證點贊和抽獎本身的真實性^^
建盞在燒製過程中,會經歷溫度和氣氛的變化,形成自然的結晶斑紋。這種變化無
法人為控製。
同一只珍品建盞中,可能會有不同狀態的斑紋存在。也許一只盞的會同時具有清晰
的有不清晰的,有厚的有薄的,有密的有疏的,甚至形成不同顏色。
宋代三色兔毫殘片,雖然顏色不統一,但是非常奇特、難得。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總體來說,鑒賞兔毫盞的釉色,要從毫紋的形態(長短粗細立體感清晰度等)、分
布(疏密)、顏色(底釉與毫紋色彩)上入手。最好能在自然光下觀看,加水看也
會有驚喜。
「兔毫」作為自然燒成的釉色,能形成有規律的擬物紋理,是窯變釉中的傑出之作
,也是建盞跨越千年,仍是愛盞之人的追求。希望本文對喜歡兔毫盞的朋友有所幫
助。之後還會陸續介紹建窯其他釉色的鑒賞方法。
2、兔毫的表現與鑒賞雖然兔毫盞產量較高,但要燒出精品,從古至今,都並非易事
。看到建窯遺址成山的兔毫碎片和殘件,就會知道宋代窯工為燒製一只精品,得付
出多大的努力。
兔毫紋的形態、色澤、清晰度、分布狀況變化多端。形態有長短、粗細、彎直等分
別,色澤有金、銀、褐等顏色,分布狀況有疏密之別。
簡單來說,兔毫分布疏密有致,形態條達有力、邊界清晰、結晶立體者為佳品。
所謂疏密有致,就是兔毫覆蓋的區域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養眼的兔毫盞,會讓人
感覺兔毫從盞心往盞沿放射,遠觀近玩都很舒適。
而色彩上,業界普遍認為銀藍、銀系斑紋比褐色系更珍貴、美觀。
上述為大體的角度,評價兔毫盞的好壞,需要綜合看待,以下列圖片為例。
毫紋有些彎曲的褐兔毫盞,雖然斑紋不夠直,但盞心有閃光的結晶顆粒,殊有意趣
。
兔毫盞,毫紋清晰有力,但過於密集,黑色底釉都見不到多少了。建盞的基礎是黑
釉,若結晶覆蓋過廣,也少了一些黑釉的韻味。
宋代銀兔毫盞,底色紺黑,邊界清晰,兔毫紋明顯且有立體感,呈放射狀排布。除
了形態有些粗短,其他都已經很不錯。
宋代金兔毫大撇口盞(直徑15cm),兔毫纖長,與真正的兔毛接近,且毫紋色澤有
層次,也非常美。
宋代銀兔毫盞(盞沿釦銀),紋理清晰,銀色純正,聚釉也美觀。
宋代銀兔毫盞殘件,帶藍光,雖然兔毫紋邊界不夠清晰,已經很難得。帶藍光的銀
斑較難達到邊界清晰的標準。
以如何評價?不妨由盞友在評論中留言,各抒己見。我們將給評論點贊數最多的三
位盞友,一人送一枚宋代建窯【銀兔毫】標本。中獎的朋友收到後,請在朋友圈曬
出獎品,保證點贊和抽獎本身的真實性^^
建盞在燒製過程中,會經歷溫度和氣氛的變化,形成自然的結晶斑紋。這種變化無
法人為控製。
同一只珍品建盞中,可能會有不同狀態的斑紋存在。也許一只盞的會同時具有清晰
的有不清晰的,有厚的有薄的,有密的有疏的,甚至形成不同顏色。
宋代三色兔毫殘片,雖然顏色不統一,但是非常奇特、難得。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總體來說,鑒賞兔毫盞的釉色,要從毫紋的形態(長短粗細立體感清晰度等)、分
布(疏密)、顏色(底釉與毫紋色彩)上入手。最好能在自然光下觀看,加水看也
會有驚喜。
「兔毫」作為自然燒成的釉色,能形成有規律的擬物紋理,是窯變釉中的傑出之作
,也是建盞跨越千年,仍是愛盞之人的追求。希望本文對喜歡兔毫盞的朋友有所幫
助。之後還會陸續介紹建窯其他釉色的鑒賞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