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走進建盞名家——孫建興
建盞外形端莊,顏色深沈、釉面花色千變萬化,亦幻亦真,宋時為皇家禦用茶具,士大夫鬥茶珍品,
常為文人雅客詠頌對象。
然而,由於歷史原因,自元以來,建盞工藝技術湮沒,至今失傳近千年。正當世人扼腕嘆息,潛心鉆
研仍不得果的情況下,孫建興出現了。孫建興滿懷對民家傳統文化藝術的無限熱愛,數十年如一日,
嘔心瀝血,憑借頑強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精神,揭開了千年古窯建盞的神秘面紗,為世人再現了建窖建
盞的藝術魅力。
恢復一門失傳千年的工藝技術,需要付出多少辛酸?
傳播一項底蘊深厚的工藝品,需要有怎樣的吸引力?傳承一個嘔心瀝血而來的「獨門秘籍」,又需要
有一顆怎樣的赤子之心?
孫建興,用四十年的時間,生動解答了這些疑問。
1972年,20歲的孫建興帶著對傳統工藝的熱愛,拜廈門工藝美術學院教授洪樹德為師,在德化紅旗瓷
廠學習陶瓷原料配方,雕塑和燒製工藝。那時,他初出茅廬,對老師所教,樣樣好奇,對精致成品,
愛不釋手,學習起來,總比別人快一拍。陶瓷工藝的精深,讓上進好學的孫建興產生了繼續深造的念
頭,進西北輕工業學院(現為陜西科技大學)念大學。大學系統的教授和浩瀚的書海,讓這位勤奮好
學的年輕人大開眼界,如魚得水。然而大學四年練就他一身才能,該何處施展?
正當躑躅,1980年,福建省應中央「恢復失傳近千年的建窯燒製工藝」的要求,組建「建窯兔毫釉」
恢復科研小組,孫建興施展的機會來了!
連孫建興自己都不知道,這個機會的到來,將為他一生的工藝探索打下堅實的基礎。作為項目組主力
之一,孫建興任重道遠,恢復一門失傳千年的工藝何嘗容易?歷史變遷,工藝落寞,建窯建盞的相關
記載早已不見蹤跡。那時,項目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教授梅健鷹老師指導,有一天,老師拿了一本日
本建窯資料《天目》,語重心長地對他說:「這本書,你拿回去好好看,如果你們能把建窯兔毫恢復
起來,對國家有一定貢獻;如果能把油滴恢復起來,對國家是重大貢獻。」年輕的孫建興聽後,激情
澎湃,熱血沸騰。
那兩年來,為調製兔毫建盞配方,他和團隊潛心鉆研,日夜攻關,試驗,失敗,再試驗,再失敗……
如此往復,不知不覺,試測了1000多次。孫建興至今都無法想象這1000多次是怎麼堅持下來的,他只
知道,要走這條路,不擁有異於常人的毅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永遠摘不到那顆最甜的果實。
1981年3月,建窯兔毫釉成功恢復,引來了50多位知名專家及學者的鑒定。不論是釉色、紋理,還是胎
骨、造型,專家們無不贊許,仿若真品再現。然而,喜悲相隨。正當項目組為重獲「真經」歡欣雀躍
時,不得不被迫解散。原因是市場冷清,研製成本過高,入不敷出。殘酷的現實解散了團隊,卻激發
了孫建興繼續探索建盞藝術的堅定決心,他的人生成就和事業高峰也隨之悄悄來臨。
持之以恒柳暗花明
1982年,團隊解散後,孫建興調往建陽地區,繼續探索和完善建盞燒製技藝。兩年前的兔毫釉研製,
雖初獲「戰功」,卻顯青澀,建窯建盞整條製作流程的恢復,仍待攻克。為此,在原料的選擇、實驗
、配製、加工、成型、燒成燒製技藝等各個環節裏,孫建興無不下苦功。每個細節,都註入他無限的
心血,每份行動,都詮釋著他對工藝事業的執著。建盞之名貴,在於燒製之困難,燒製過程中,存在
許多不確定因素。「火」,燒製中每一道發光發熱的火,都千變萬化,時時傳遞不為人知的信息。對
!要提高成功率,得讀懂「火」的藝術。漸漸地,孫建興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探索出一道獨門釉方
和特殊的燒製技藝,燒製出兔毫釉中最名貴的建盞「異毫盞」。
探索時間越長,實踐經驗越豐富,越激發孫建興研製油滴盞的強烈願望。兩年廢寢忘食,終不負孫建
興的心願,燒製銀油滴、金油滴之後又燒出了星盞、鷓鴣斑。
建盞中屬異毫盞、油滴盞和曜變盞最名貴。曜變盞則是貴中之最,燒製難度最高,成功率只幾千萬分
之一,產生於瞬間,成品獨一無二,與油滴盞比,難上千倍。孫建興回憶說,已經不記得嘗試了多少
,失敗了多少次了,只記得每次滿懷希望燒製,換來的總是失望。然而每一次結果,帶來的心裏落差
,並未讓他放棄。一晃二十年,曜變盞的成功仍不見曙光。就在孫建興幾近泄氣的時候,有一天在燒
製木葉盞時,釉面突然出現了神秘的藍色光暈圈,時而黑夜中閃爍的星辰之光,時而反射出攝人心魄
的冥冥幽光,孫建興驚呆了!苦苦研製二十年的曜變盞,在即將放棄,在毫無準備的情況,居然成功
了,二十年的辛酸,在那一刻,早已經消失殆盡。孫建興常把這次成功稱為意外之喜,其實這是他二
十年如一日刻苦鉆研的必然結果。
心血散播入選世博
孫建興對傳統工藝事業的執著和熱愛,早已滲進血液,四十年如一日,順利也好,坎坷也好,始終堅
持不懈。在一個接一個成就和贊許聲傳來之時,他激動,喜悅,更多的是擔憂,擔憂費盡心血恢復的
千年建窯建盞工藝再次失傳,更擔憂嘔心瀝血研製的獨門釉方和燒製技藝無人傳承。於是,他把目光
投向女兒孫莉身上。女兒自小被嚴格苛求,學習日本茶道、學習宋代建窯文化、學習建窯管理,學習
傳統工藝技術……凡與建窯建盞關聯,無一遺漏,連上大學,本科畢業學位論文寫的都是《從宋代黑
釉茶盞談日本天目茶碗》。孫建興對工藝之衷情,對女兒之父愛,女兒孫莉看在眼裏,明白在心裏,
自小未辜負他的期望,懂事、勤奮,好學,對傳統工藝技術有著強烈的興趣。令孫建興印象最深的,
是在同齡女孩都在幻想著未來,揮灑著青春的年華裏,女兒整天穿梭在粉末紛飛,氣溫高漲的窯裏、
窯外,像男兒一般,不怕苦不怕累。十年過去,女兒在孫建興的教導下,研製出很多建盞之最。眼看
女兒已能獨擋一面,孫建興倍感欣慰。2008年,孫建興接到一通電話,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審評負
責人打來:「為什麼建窯建盞不再參與申報啊?材料中一定要有建盞燒製技藝內容,不然一定不能被
評上的。」這通電話之前,2006年,建窯建盞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連續兩次落選。孫建興
接到電話後,恍然大悟,原來落選與建窯建盞燒製技藝有關。他們一家人向政府請纓後,一切親力親
為,妥當辦置。「建窯建盞燒製技藝」2008年,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順理成章地列
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孫建興那顆對工藝事業的憂慮之心,也開朗了起來。
2010年,孫建興燒製的建盞作品經福建省政府評選被選入上海世博會福建省館。
2012年,孫建興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窯建盞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2015年底,由中國集郵總公司出版的藝術成就郵票紀念冊正式發行。
這些成績不僅是對他作品的肯定,更是對他四十年嘔心瀝血探索工藝事業的褒獎。
天道酬勤聲名遠揚
建盞造詣的突破,要以資金為後盾。孫建興的研發資金,不是來源其他,恰是來源於建盞強大的市場
效益。1986年的一天,對他而言,也許是轉折性的一天。那時一位日本人在中國古陶瓷科學技術研討
會上認識了孫建興,見識了他的建盞,如獲至寶,把建盞帶回日本,揭開了日本市場的序幕。2003年
,一位日本陶藝商人向孫莉訂了孫建興燒製的建盞作品,回國後,進行展覽銷售,引來了日本媒體的
專程報道。好事成雙,日本媒體的「建盞風」很快吹到了韓國。韓國KBS國家電視臺專程找孫建興拍攝
了用龍窯柴燒建盞的全過程,製作了名為《陶瓷之路》的紀錄片。2005年,孫建興帶著女兒孫莉應邀
世界陶瓷雙年展來到韓國,剛進展會,一擡頭,驚訝發現,展會場四面掛著的屏幕裏,正播關於他的
紀錄片《陶瓷之路》。這時一位韓國陶藝家見到孫建興,很激動地說:「我認識你,你的建盞非常吸
引人,我還仿製了你的木葉盞。」孫建興聽後,又驚又喜,四十年堅持不懈,付出的是汗水,而得到
的,卻更多。成就一份事業要有非常的毅力,而堅持一項失傳千年工藝的傳承和傳播,更需要有非常
的恒心。四十年,孫建興做到了,且孜孜不倦。正如同孫建興所說:「我為建盞而生。」
人物簡介:
孫建興,男,1952年出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國藝
術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中華傳統工藝大師、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委員
會常務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高級會員、中國古陶瓷學會會員、中國古陶瓷專業委員會常委、陶瓷
工藝美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省陶瓷藝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高級技師、省「百千萬人
才工程」人選、工程碩士、省陶瓷行業協會副會長、省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副會長、省工藝美術協會
理事、省工藝美術學會常務理事、南平市工藝美術協會會長、南平市收藏家協會副會長、南平市建窯
陶瓷研究所所長、南平市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藝術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