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電窯出窯與柴燒出窯一樣嗎
在我國古代的宋朝時期燒造建盞均是龍窯柴燒,當天氣溫、氣壓、濕度的不同,加柴部位的不同,就會導致窯位、窯溫的不同,從而會產生不同釉色的花紋如:兔毫、金兔毫、藍兔毫、銀兔毫、金油滴、銀油滴、鷓鴣斑、曜變等。所謂入窯一色,出窯萬千的原因也就來源於此。
陸金喜老師 柴燒曜變 釉面部分
柴燒是以柴火為原料來燒製的,但是現在為了保護森林資源,松木供應緊張,價格自然上漲。
柴燒的成功率極低,而且柴火的成本比較大。當然燒出來的建盞也全都是獨一無二的,並且花紋都相當好看呢~
柴燒一次需要一個經驗非常豐富的團隊來協作完成。有些時候還會以高昂的資金來聘請有經驗的師傅來把樁。
陸金喜老師 柴燒曜變 釉面細節
每次燒窯前,必須請"攣窯戶"專門檢修,外人無法操作,而且柴窯一般使用60-80次就需要重建了,而且建一次窯就需要好幾萬的成本,因此燒製建盞的成本是相當地高了。
雖說兩種燒製建盞的方式的原料都是一樣的,但是燒製出來的花紋可以說是千差萬別,就連電燒的建盞溫度控製得很好,也沒法燒出兩個一模一樣的建盞來。這也就是建盞的魅力所在~
柴燒因為在燒製過程中要不斷加柴,所以導致了溫度的時高時低,表現在建盞表面的氣泡大小不一,有一定層次感,比電燒的要多;
而電燒能夠很好地控製氣溫氣壓等,氣泡就想對來說大小均勻密集。
陸金喜老師 柴燒曜變 盞底帶款
柴燒建盞因為溫度不好控製,有差異,導致了建盞燒製出來的呈色不易控製,表現出來色彩深深淺淺的效果;
而電燒因為恒溫的控製,故燒製出來的建盞顏色比較穩定。
柴燒木材燃燒所產生的灰燼和火焰宜接竄入窯內,在坯體上產生自然落灰的現象,經長時間的高溫融合成自然的灰釉,其色澤溫暖,層次豐富,質地粗獷有力,不會重復且很難預期它燒窯的成果。
而電燒由於氣壓等環境控製得非常好,所以沒有灰機沒有竄入窯內,也就不會形成那樣的層次感。
陸金喜老師 柴燒曜變
當然啦,除了會鑒別柴燒和電燒的建盞,最最重要的是先學會鑒別真假建盞。特別是柴燒建盞,因為柴燒建盞的製作成本較高,就會有一些不法商家製作假的建盞以柴燒建盞的價格出售來賺取高額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