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眼金睛|建盞真假如何辯
建盞這樣價值不菲的寶物,自然會出現很多贗品。而仿古建盞由於采用胎、釉及燒成溫度與古代相近,故其化學成分基本一致,紋理也幾可亂真。但仔細察,其釉面大多較浮亮且亮光紮眼,用酸性物質浸泡者則釉面呆板、晦澀,缺乏建盞的柔潤深沈之感。有的粘「土銹」,但不自然。
其次,建盞仿品胎土淘洗大多較細膩,胎體表面較平整光滑且較薄,手感較輕飄。
其三,建盞仿品大多為輪製壓模或註漿成型,修刀過於工整,以致顯得拘謹而缺乏真品的自然、隨意之感。
其四,建盞仿品大多不見冰裂紋,也有人為利用熱脹冷縮原理產生的冰裂紋,但裂紋較粗。
其五,新仿品若用手指輕輕彈擊,發出的聲音較清脆;而宋代建盞發出的聲音較深沈。
其六,新仿建盞上鐫刻或模印的「供禦」、「進盞」銘,字跡甚差,毫無真品的瀟灑、飄逸之感,不可同日而論。從已發現的宋代實物看,「供禦」款基本為鐫刻,而「進盞」大多為模印(鐫刻者偶見)。
市面上也有發現用金屬刀在宋代建盞上雕刻「供禦」或「進盞」款的,在放大鏡下仔細辨別,還是能發現新刻的痕跡。古人是先在碗底鐫刻文字,再用墊餅托置在匣缽內燒製,因此,燒成後的碗底字跡筆鋒比較內斂、含蓄。而新仿刻者則刀鋒銳利、鋒芒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