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燒建盞孫建興賞析
孫建興從事陶瓷藝術創作40年,先後開發黑釉、兔毫、鷓鴣斑、鐵銹斑、木葉、曜變天目
等系列作品。作品瓷胎似鐵,釉色古樸典雅,釉面斑紋變幻莫測,深受各路盞友青睞。
孫建興,男,1952年出生
中國藝術研究院客座研究員、中國陶瓷設計藝術大師、中華傳統工藝大師、高級工藝美術
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建窯代表性傳承人、陶瓷藝術大師、福建省工藝美術協會
理事。
1979年 借調福建省輕工業研究所並赴建陽水吉恢復失傳800年之久的宋代八大名窯之一建
窯建盞。
1980年 參加研製《建窯兔毫釉》成功,獲福建省科技成果二等獎、「恢復宋代建窯兔毫
釉產品」獲輕工部四等獎(為項目主要人員之一)。
孫建興龍窯柴燒復古茶葉末 盞內
1999年 《陶瓷技術創新項目系列》列為建國50年福建省科教成就展優秀項目展出
2002年 《仿宋建窯油滴天目盞》、《仿宋建窯兔毫天目盞》、《油滴天目龍虎茶具》被
中國歷史博物館(現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2004年-至今 「建盞」獲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實用新型專利
2007年 「油滴天目龍虎茶具」獲首屆福建省陶瓷藝術與設計創新評比中獲得金獎
2008年 在首屆中國美術陶瓷作品展評中,「曜變天目茶碗」獲得金獎,「油滴天目茶具
」獲得銀獎
2010年 【曜變天目茶碗】獲得首屆中國歷史名瓷燒製技藝大賽金獎【曜變天目茶碗】榮
獲首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金獎
2011年 【兔毫天目茶碗】、【金柿紅茶碗】被福建省工藝美術珍品館收藏【曜變天目茶
碗】、【油滴天目茶碗】被中國工藝美術館永久收藏
孫建興龍窯柴燒復古茶葉末 盞壁
建盞燒製,「入窯一色、出窯萬彩」,而「出窯萬彩」,是柴燒建盞的最大魅力,同樣也
是其燒成難度的體現。任意一個柴燒盞,都是「無雙」、「無對」的。建盞在同一窯內,
釉色變化都極其誇張,其釉色可能出現天差地別。
建盞柴燒,講究變化和偶發,而非均勻和對稱。欣賞柴燒建盞的美就像結交朋友,了解的
過程是循序漸進式的。無論是行家裏手還是普通愛好者,都無一不被它的美麗折服:這種
美是瞬間發現的驚喜,就像你突然瞥見飛翔中的鳥兒的美麗羽毛和河邊卵石的豐富色調。
孫建興龍窯柴燒復古茶葉末 細節
柴燒是一種古老的燒製方法,木材是燒窯最主要的燃料,燒製陶器時罩住瓷胎,將木灰與
火隔離開,避免與之直接接觸,使產品的釉色面貌保持一致,在釉面上落了灰或在胎體上
走了火的痕跡,這在中國古代社會正統的製瓷標準中,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都是不被欣賞
的,認之為「瑕」。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裏,陶瓷都是以潔凈整齊為佳的。窯工們之所以發明匣缽,千方百計地
把陶瓷和窯灰隔絕開,就是為了得到光潔的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