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燒建盞必不可少的「守護神」——匣缽
一件精美的建盞的誕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管是前期的選料、配釉等,還是上釉、
裝窯等都是極不容易的。而想要一只精美盞誕生,還少不了一個重要的東西——匣缽,建
盞最不可或缺的「守護神」。
一、匣缽的起源
首先建窯並不是一開始就使用匣缽的,有一個技術進步的過程。晚唐五代時期是建窯的初
創階段。彼時建窯以燒製青釉器為主,醬釉器次之。這個時期建窯器物的燒法以托座疊燒
為主,碗、碟等產品呈上下相疊的狀態,成品會遺留支釘痕。
五代晚期至北宋初期,建窯裝燒工藝改進,才開始用一種漏鬥形凸底匣缽,仰燒黑釉茶盞
。此法被建窯堅持使用下去,造就了黑釉盞的輝煌。
二、匣缽的使用有什麼講究
1、從前的燒製方法使得建盞胎體直接接觸明火,建盞表面容易受到汙染;而匣缽則很好地
隔絕了建盞與明火,使得建盞能夠在匣缽內自由發生反應,產生釉面上玄幻莫測的變化,
不會被其它灰塵所汙染。
2、宋代匣缽造型奇特,呈漏鬥形,底部是尖的。這麼設計造型是有其理由的。宋代建窯
興盛之時,主要燒製的就是茶碗,而茶碗造型基本是口大足小,用這種漏鬥形尖底的匣缽
,能夠使上一個匣缽與下一個盞的盞面更加貼合,增加密封性,還能堆得更高。
3、匣缽的密封性很好,能夠有效控製進氧量,保持匣缽內的溫度,使得氣氛處於很好的
範圍。而氣氛及溫度又是燒製一只好盞的決定性因素,這兩個因素把控好了,建盞的品質
自然也升高。
古人的智慧從來都是不可小覷的,如果沒有古匠人對於建盞的不斷前進和摸索,如果沒有
古匠人「一缽一器」的堅持,想來我們後人也就難以見到這麼多讓人嘆為觀止的精美建盞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