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盞底款你以為是隨便蓋的?裏面大有文章呢~
建盞向來以多變聞名,不僅釉色多變、紋飾多變,款識也種類繁多。據考證,建窯出土的標本與整器
中,共發現五百多種款識,可以說是中國歷代各類窯系中,款識最為豐富的窯口之一。
這在宋代是少有的,在明朝之前的瓷器上都少有款識,自明朝後在官窯產品上都會標記年號,一直延
續到清朝,而且落款也只有年號,更別說是落匠人姓名。
就算瓷器發達的宋代,也只有建盞的落款款識豐富,但在整體上也屬於是少數的情況。
建窯器物的款識,訴說著古建窯「民窯」「官窯」「禦窯」「三位一體」的兼容性。
1、「民窯」屬性:
▼記錄方八(人名)與窯工以米換盞事件的「陶鐘記事銘」
建窯的歷代器具、產品上,時常可見鐫刻、書寫著「陳小七」「王柒」「徐一」「方八」等種種的人
物款識,如下圖▼
古時有頭有臉的人,除了有「高姓大名」外,有「字」和「號」,而這些窯工和建窯產品底層消費者
,他們的大名只配一個無關痛癢的數字!
這是「芥豆之微」的「草民」卑微人生的真實寫照,也是建窯開山立派的基石。
2、「官窯」屬性:
官款自唐經五代到宋從未間斷,宋代的王公大臣、各級官員,毫不遲疑地把對建窯的熱切追逐寫進詩
裏、刻入碗底。建窯的官窯屬性毋庸置疑!
3、「禦窯」屬性:
▼下圖左中右分別是建窯「進琖」印款、「監匠」印款瓷片與「供禦」刻款墊餅。
「供禦」、「進琖」的特別意味無需費墨,地球人都知道!「監匠」印款又是什麼意思呢?古代帝王看
上疆域內什麼好東西,便會到原產地設立專屬造辦機構。
「監匠」者,大宋王朝設在建窯的官辦機構中,禦用工匠也!當年,建窯遺址上的蘆花坪窯場,曾經建
專門窯區,做獨有器型,集禦用工匠,專門為帝王服務!
特別說明:有人說「供禦」「進琖」只在建窯遺址看到而皇宮未見,所以不能說明其為帝王「特製」
。
當然決定建盞價值的因素不止底款,還有釉色、器型、胎體、圈足、年代等。以上價值高低之論,是
基於其他條件相似,只有底款不同的前提下比較而得出的大致原則。
款識是文物鑒定的重要依據,歷來為專家與藏家所重。可惜史料中對建盞的記載並不詳細,很多底款
的來龍去脈無可稽考,疑點甚多。而現代的瓷器款識研究專著中,主要都在講述明清款識,甚少提及
宋瓷和建盞。目前只能窮究現存的資料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