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底款有何講究
建盞,黑瓷之一。是中國宋代八大名瓷之一。該製品宋時為皇室禦用茶具,日本統稱「天目」,因產地為宋建寧府甌寧縣,又因甌寧縣為建安附屬縣,現為南平建陽區,故此稱為建盞。現在為了更好區分,建陽產的黑釉瓷我們統稱建盞,日本、臺灣、德化產的黑釉瓷統稱天目盞。好比紫砂壺與潮汕功夫茶壺,材質與產地不同。
看釉,建窯黑釉是一種析晶釉,屬於含鐵量較高的石灰釉,因此,具備燒成黑釉的基本條件,在1310±20℃的燒成溫度下,釉水大量向下流動,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燒窯中底部產生粘窯現象,而器物口沿釉層較薄,有的近似芒口。兔毫多為絲狀呈放射狀結晶,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提及:「盞色貴青黑, 玉毫條達者為上。」毫細長,均勻為佳,銀兔毫比較難得。油滴的釉面多數為邊緣界限清晰的不規則鐵結晶。盞內底部油滴斑紋布滿的,尤為珍貴!藍油滴最耐看!
黃美金星雲杯
建盞的底款從外觀上區分,可以簡單粗暴的分為兩類:有底寬、沒底款
有底寬:可以理解為底部寫有漢字或做了記號;有落款一般被視為建盞特意燒製進貢皇家之用;用以區分不同階層的使用等級。
沒底款:可以理解為底部沒有書寫任何文字或左右記號。
在古代,一般只做日常百姓使用的無需底款,這樣的建盞數量相對較多;
現代主要是沒有太大名氣或是刻意仿古的師傅一般不落地款。
底款按年代區分:老款、新款
新款:主要是窯口名、師傅名、品牌名為主,目的為了彰顯窯口實力或者師傅燒造技藝以及傳遞品牌價值。
老款:一般以「供禦」、「進琖」最為常見,也被譽為是建盞的最高規格。「進琖」(這個琖字,讀作zhǎn,帶個王字旁估計是進獻給皇帝用的意思;同時這個底款的我個人認為最為工整),還有一些特殊的字符,可能用作區分不同窯口之用。
黃美金星雲杯 盞底帶款
每一種落款都是師傅或是窯口不同時期作品的見證,也是燒盞歷程的重要體現
一個設計精巧的底款也可為建盞加分不少
至於收藏來說,底款只是一方面,關鍵還是要看作品本身,器型釉面是否合心意才是最重要的,否則是否又會落得個只會「玩屁股」的說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