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6201901@qq.com

首頁      新聞展示       建盞的胎土與釉礦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新聞展示

建盞的胎土與釉礦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晚唐五代時期建盞開始生產創燒,並興盛於兩宋,至元代中後期趨於衰落,到明代停燒。其中以建窯所產的黑釉建盞影響廣泛,深受日、韓、臺等地區茶道的重視。建盞以其獨特的藝術展現窯變的精髓,在燒製過程中使釉面呈現兔毫條紋、油滴斑點、日曜光圈等等。說到這些斑紋的生成,就不得不歸功於建盞的胎土與釉礦。二者作為建盞的皮與骨,相輔相成,塑成建盞的品相,就如同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提到的:「書若人然,須備筋骨血肉。」這也是今天小編要跟大家講的什麼是建盞的胎土與釉礦?兩者有何不同?



 

眾所周知建盞胎土的含鐵量是超過一般瓷器的,這些含鐵量較高的胎土都是取自水吉當地所產的紅棕色粘土(含鐵量達7%~10%),其主要由三種土質按比例混合而成。首先是取自南山村產的粘土,從外觀上看並不是流行的建盞工藝流程裏所介紹的紅土,而是偏黃白色。這種粘土的矽、鋁量都很高,具有優良的理化性能,不過這類土在建盞胎土的配比中所占比例不高。除了南山村的粘土,建盞的胎土中還另含兩類紅土,分別出自後井村和大梨村。





從後井村所取的紅土,是高鐵類紅土,土性含鐵含量很高,是建盞「鐵胎」的主要成因。但胎土含鐵量過高容易在高溫的窯燒中開裂變形,所以需要大梨紅土來增加建盞胎體的耐高溫抗變形程度,減少建盞胎體的開裂率。一般將南山、後井、大梨采集到的三種粘土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經過配比處理後的胎土再經過淘洗過濾、陳腐練泥等一系列工序,就可以開始製坯,這時候的建盞已經塑骨成型,初具規模。



 

而建盞的釉礦主要用於配釉方便建盞施釉上色,也可以做其它工業所需。褐紅色帶微鐵銹粉,部分原石有形,主要采於建陽南林,是建盞天然的礦石釉料庫。將這些當地特有的鐵礦和窯灰按比例磨漿配成釉料,然後上釉再經1250度以上高溫燒結成彩。在高溫的窯燒中,釉層流動,釉液自然流淌把鐵質結晶釉拖成各種形狀,冷卻後析出赤鐵礦小晶體,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油滴,甚至曜變等斑紋,是建盞窯器獨有的藝術特色。





於建盞胎土不同的是釉礦的主要成分大多為石英(氧化矽)一類,以石英為主,也有長石,含鐵量高,帶有少量粘土。這些礦釉經淘洗後的顏色呈紅、紫色,屬於鐵鈣系結晶釉,對坯體的化學成分和礦物組成對釉面斑紋有影響。其次這種礦石也是建盞釉料最重要的著色劑,通過用料的調配便能生成建盞釉面的幻變多彩。

 

數百年來,建盞的恢復和發展,一直為陶瓷界所關註與研究,時至近代才有了突破性的成果,無論是款式還是釉色逐漸走向多元化。鮮艷明麗的斑紋也使得有些新手對於建盞安全存有疑慮,其實從上文也可以看出,建盞的製作原料都是源自本真、始於天然,是窯火淬煉之下的大地藝術。

 

類別

聯繫我們

連絡人: 赵贵昌

座機:8615659383378

電話:8615659383378

Whatsapp:

電子郵件:3246201901@qq.com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