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說柴燒難? 柴燒建盞到底有多難燒?
現今建盞的燒製方式多種,其中以電燒、柴燒、氣燒為主,柴燒是一種從古時傳到現今的瓷器燒製技術,柴燒出
品的瓷器往往尤其獨特的韻味在其中,建盞也是如此,因而柴燒建盞備受歡迎。柴燒建盞雖然備受盞友喜愛,但
柴燒建盞燒製卻並不十分容易,柴燒建盞為何如此難燒呢??
一、柴燒難面對一堆次品,砸成碎片我有些不淡定了。多少有些心理準備而來,柴燒建盞,無論是宋代巔峰時期
或是科技如此發達的當代,都是困擾燒製工藝師的難題。如何破解密碼,突破自我局限,挑戰不可能,成為考驗
建盞的手藝人擺在面前的一道難解的命題。
二、柴燒建盞的密碼
歪心、起泡、變形、粘底、溫度過高、釉面無結晶等問題,歸根結底,還在於手藝人對窯內的環境元素的控製,
這種非標準化的控製,很大程度上依靠燒製者的經驗、運氣、環境,一只精品的出現集結了胚泥的配比、釉的配
方、窯內的位置、擺放、溫度曲線控製、窯內氣氛、出窯的工作精細程度等等因素,而這些因素在1300度左右的高溫下,變化無常,每次的燒製沒有太大的參考依據,這也讓柴燒建盞變得無比艱難。
三、原料的糾葛
一只建盞的製作過程大體經過十三道工序,每一道環節一定程度上已經決定了它的成品率,建盞的胚泥料,主要
來源是建陽地區的天然泥,天然泥的好處決定的建盞的根本,含鐵元素高,但也帶來一個致命的弱點,天然泥的
成份不穩定,沒有配方泥的成份的均衡可控,這就給「起泡」帶來隱患。
四、不可控的風險
如今,電窯盛行,它的高度可控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決定溫度控製上的麻煩,但電窯溫度顯示儀上的數據也只
能做為參考,原因是發熱體「矽碳棒」的溫度所影響的是局部溫度,不代表窯內的溫度是均衡的,柴燒很大程度
上燒製的工藝師要根據火焰的色彩來判斷窯內的溫度高低,其難度可想而知,溫度低了,建盞的釉面沒有成熟,
溫度高點,粘底、變形、甚至會導致整窯匣缽無法承受其溫度而坍塌,一旦坍塌基本整窯報廢。
五、周興奴
周興奴父子,在一段時間內,不斷地嘗試柴燒建盞,有時都有一些盲目了,不斷地嘗試,在失望中尋找希望,在
目前的條件下,客觀而言,會有一定程度上的成品,要極端的條件下,會產生一些完美品,成品與完美品的距離
,他兩父子可能要付出極高的代價來不斷地嘗試。
有十多年從事建盞的收藏、交流經驗的周建平與其父親一直努力嘗試柴燒建盞的燒製,這點執念與他所從事的行
業,不無關系。柴燒建盞的決心好下,但砸爛次品的決心,沒有一定的決斷力,真狠不下心來。畢竟,這些不但
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更是自己通過一次次嘗試努力的結果,那怕不盡如人意,也不一定非得砸了,一只二只,
或許可以下得了手,幾百只,上千只呢?占燒製的95%以上的次品呢?
六、極致的美
我們一般而言,定義成品與完美品,有一個界線,成品的定義不起泡、不開裂、不變形、不粘底,而完美品在成
品的基礎上,釉面的變化要求更高、整體的美感、柴燒的韻味、油潤度,等多維度來評估是否是一只完美的建盞
,當然,會有更高的要求,在整體的韻味上要有極強的宋代建盞的風骨,那是不可多得的極品。
建盞的燒製本已十分不易,而柴燒建盞的燒製難度更是讓這個難度又增加了幾分,所以柴燒建盞珍貴、其價格偏
高也是情理之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