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體現在哪
從工藝造型上的設計來看,宋人針對茶的不同工藝,鬥茶的循序漸進,喝茶的差異化來區分,會有不同的標準來設計,其中接近鬥笠狀的造型更是成為盞的主流。「建盞」也不過是眾多盞中的其中一個品種,一個生產於建安,黑瓷茶皿。在宋人詩中,「有金黃碾畔綠塵飛,紫玉甌心雪濤起」的放肆飛揚;也有「忽驚午盞兔毫斑,打作春甕鵝兒酒」的小情調;建盞在宋人的生活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這個時候的它,不僅僅只是一個茶皿,更多時候是承擔著一種社會文化,乃至當時社會的精神文化承托。
然而,自古以來優勝劣汰的不變法則也決定了建盞不會隨心而欲地發展。鬥茶的風氣伴隨著宋朝的滅亡而隨之消散,作為鬥茶的主要核心的建盞也因此而缺乏市場,逐步成為無人問津的產物,曾經盛極一時的茶皿也因此逐漸消滅在歷史的長河中。
然而,今日更多的文物出土以及史書的翻閱,從而重新挖掘出建盞的生產工藝。過去,建盞對於人們來說,只是一種文物出土的藏品,代表的更多是一件藏品的經濟價值和價格符號。但是自從2014年香港寶港國際拍賣行率先引出鷓鴣斑建盞的拍賣封面,這一種神秘而帶著低調的華麗,精美而帶著獨特的個性,更是得到世界藏家的青睞,也從此揭開了建盞的神秘面紗。
人們對它的認知,只是宋朝盛極一時的茶皿器物。但是這樣的認知在建盞的生產技術逐步挖掘製造之後才發現,建盞背後的種種不可預知的因素。一個建盞的生產,它所帶著的不僅僅只是陶藝師傅個人的生產工藝和經驗,更多是對於自然因素的把控和建盞生產的隨機性。
也恰恰是這樣的原因,每一個建盞的生產都帶著未知的風險,建盞的獨一無二也決定了它本身的價值。從日本對於天目的生產,從而提出「天人」的禪宗茶道精神,到我國傳統思想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回歸,這一種返璞歸真的哲學思想就隱藏在建盞的每一道的花紋和斑點中。
建盞本身所帶有的藝術價值,斑點和條紋組合的不可預估的自然排列,也給不少的繪畫家和書法家帶來新的靈感,在層次中找到順序,在順序中找到美感,在層層疊疊,色彩的演變中慢慢地尋找到規律和變化,這是我們目前通過人工所無法自動生成的。
也恰恰是因為建盞本身所帶有的藝術價值和身後的歷史文化底蘊,才讓這個產品在市場上所向披靡,一個獨一無二的珍藏版的建盞,並不是一個價格符合所能夠代表其本身的藝術價值和人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