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46201901@qq.com

首頁      新聞展示       建盞的修復藝術,是如何讓建盞朽木逢春,體現殘缺之美的?…

新聞展示

建盞的修復藝術,是如何讓建盞朽木逢春,體現殘缺之美的?

"一舉成名天下知,浩蕩百年終消逝",萬事萬物終抵不過物競天擇的命運,慷慨高歌也留不住建盞的光輝歲月。宛如一位千古佳人,荷笠斜陽,最終都不過是紅顏悵老,青山遠歸。縱使曾經手握年華、一世錦瑟,終抵不過半城零落煙沙。時光留不住,歲月留不住,往日的繁華不復,留下的只有那被黃沙掩蓋下的斷瓦殘垣。

但真正的藝術不會被歷史掩蓋,只會在歲月的年輪中沈浮。只需要一個掀開的契機,便能展露沈澱的光芒。而近幾年建盞市場的繁榮,刺激了市場對宋代建盞的需求。品相完好的傳世建盞本就稀缺、有價無市,便衍生了依靠修復的技術對殘破建盞再度包裝的一個趨勢,也是一個機遇。到這裏不少人就會有疑問了,這破碎的建盞就算再度加工,如何能滿足飲茶需求?造型會不會刻意呆板?有沒有收藏價值?下面我們就來揭秘下修復技術是如何讓建盞朽木逢春,體現殘缺之美的。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自然就有鋦補修復瓷器這一行當,隨著製瓷的發達和藏古瓷之風的盛行,陶瓷器修復技術需要適用各階層的需求。主要籠統的修復工藝有兩項,一個是鋦瓷、另一個是金繕。



中國有句古話,叫"沒有金剛鉆,別攬瓷器活",這說就是這一門古老的民間手藝---"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訂書釘一樣的金屬"鋦子",再修復起來的技術。鋦瓷技藝又分"包口"和"鋦"兩種做法。



"包口"是鋦匠以金、銀、銅等金屬薄片鑲住瓷器口沿進行修復的一種手藝,現在發現的建盞中多有扣金或扣銀的實例存在。究其緣由,主要是因為宋代建盞采用的裝燒法,造成建盞"掛釉"的同時,亦會導致口沿的釉較薄,甚至有少許露胎。再加上製胎土並未淘洗得非常精細,會使釉薄的口沿處質感偏粗,為不影響品茶時的舒適度而進行包口加工。這點在日本博物館收藏和民間藏家持有的宋代精品建盞體現的尤為明顯,因為宋朝建盞是用於鬥茶、點茶,點茶後的茶湯需要另行盛裝飲用,不會直接對著嘴喝茶。而日本人卻是直接用盞飲茶,自然更重視口沿的觸感。再者是建盞口沿曾有破損,以包口進行修復。



"鋦"是以類似於"訂書釘"的平鋦釘鋦扣修復開裂瓷器。用金剛鉆鉆孔,用鋦釘把瓷片抓牢,破裂的建盞,只要不是碎成渣,基本上都能鋦起來。當然亦有紋飾各異的精美花釘,以巧思為破碎的建盞賦予多一層的藝術文化價值。鋦瓷技藝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獨具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

器等多種器物。





金繕是用大漆黏合碎片或補充缺口,其間多次打磨、上漆,直至與器物原形契合得嚴絲合縫。修補成型後,置入固定的溫度濕度空間進行陰幹,再飾上金粉或貼上金箔。講究的還要在飾金部位進行推光。如果采用得當的手法、優雅的設計,不但可以還原本已破碎的原作,反而還能增加另一種難以言喻的"殘缺的美"。使原本殘破的盞器因為金線縫合,宛如太陽的光芒給予了它的新生。

可惜的是隨著時間流逝,到了現代這種技藝瀕臨失傳,懂的人是越來越少,瓷器修補這一行當沒了市場幾乎走到了盡頭。再加上機器操作的確更為方便,但是再也沒了那種甘於寂寞為瓷器縫補生命的修復藝術。

類別

聯繫我們

連絡人: 赵贵昌

座機:8615659383378

電話:8615659383378

Whatsapp:

電子郵件:3246201901@qq.com

地址: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