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雜色釉燒製特點
據說,本來打算燒黑釉瓷,但因為火候燒過頭的原因,瓷器上出現了褐綠的斑點釉色,湊近仔細看,
還能看見晶體。 在「摸著石頭過河」的製瓷進程中,中國這個發明瓷器的國度,像一個五感全部打
開的孩子,好奇心充沛,樂意從「每一個意外」當中吸取經驗,反復實驗,將「意外」變成作品。
褐綠的斑點釉色勾起了製瓷師傅的探索欲,在唐代時,它開始大量出現於耀州窯(中國名窯之一),唐
宋時期,山西渾源窯和北方地區一些燒黑釉的窯場也有燒造。當時人們又叫它「鱔魚黃」。我們可以
將它稱為「茶葉末」的先祖。
建盞中的茶葉末釉是很迷人的,黃綠的色澤,嫩得像春天裏抽出的新芽兒,半透明的釉層,明晃晃地
像秋日晴天裏的湖面,釉層裏面還有些反光的結晶體,好像茶葉細末,最特別的是,茶葉末釉表面常
常有開片,開片兒開得灑脫,仿佛能傳出玲瓏清脆的冰裂之聲
茶葉末釉盞燒成難度大,存世的全品並不多見。宋代的建窯茶葉末釉盞也很受藏家的歡迎。
茶葉末釉始燒於唐代,初似為燒黑釉瓷過火而出現的特殊品種,並非有燒造。是一種棕黑色底或綠黑
色底釉中泛現一種錯落自然,金光燦爛的黃綠色晶點,到清代一躍成為名貴的色釉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