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北油滴和建盞油滴有什麼不同
油滴是黑釉中的名貴結晶釉之一,創於宋代。所謂油滴是指釉面上散布著許多銀灰色光澤的小圓點,大小不一,形似油滴,故名「油滴釉」。從窯址出土看,油滴以北方窯產品多見,如河南鶴壁窯,臨汾窯等,河南的許多窯是宋代「油滴釉」器的主要生產地。南方建窯也有生產。古代油滴釉分為:華北油滴釉和建窯油滴釉。那麼二者又何區別呢?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油滴」之狀又如夜空繁星閃爍,令人目不暇接。它一般用石灰石配釉,鐵為呈色劑。生坯掛釉,入窯焙燒到一定溫度,釉料中的鐵形成結晶體,並聚合成黑色油滴新狀,降溫熄滅後,結晶顆粒保留在釉層中,有獨特的裝飾效果。
華北油滴釉的特點為:銀色結晶點密集而豐富,斑點中有細紋呈花狀。
建窯油滴與華北油滴這兩類油滴外觀粗看很相象,所以經常被人混為一談,實際上,它們的形成過程和外觀特征區別很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一、燒製條件不同
建窯油滴的燒成溫度在1300攝氏度之上,而華北油滴在1240攝氏度左右。建窯油滴必須在還原焰中燒成,而華北油滴在氧化焰或還原焰中都可以燒成。
二、形成機理不同
華北油滴的形成機理可以概括為氣泡機理。建窯油滴的形成機理可以概括為浮萍機理(浮萍就是池塘水面上浮生的青萍)。
三、建盞與華北油滴外觀特征不同
建窯油滴與華北油滴的外觀特征是由它們的形成機理決定的,其區別有:
1、華北油滴斑點是均勻分布的,因為它是由氣泡形成的,有釉的地方就有氣泡,所以斑點布滿整個釉面。而建窯油滴的斑點是隨機而生的,所以分布不均勻,有疏有密。
2、華北油滴斑點大小與釉層厚度密切相關,因為釉層越厚氣泡越大,「火山口」也越大。一個「火山口」的凹坑拉平後就是一個斑點。而斑點的形狀也取決於凹坑被拉平時的形狀。建窯油滴的斑點大小與釉層厚度沒有必然關系,關鍵在於包裹團大小,所以同一件茶盞上不同部位的斑點大小疏密都可能差別很大,而斑點一般呈卵形狀,這是因為燒成溫度高釉流動強,包裹團受向下的拉力所致,若拉力過大,斑點則成條形狀。
3、建窯油滴釉流動強,使碗口部位釉較薄,不黑又很幹澀,而在碗外靠底足處有一圈明顯的聚釉。華北油滴釉不易流動,燒成後碗口不會脫釉,聚釉現象也不明顯。
4、建窯油滴斑點內有肉眼可見的溝紋(類似田泥幹後的裂紋),是因為包裹團是由許多液相小滴拼合而成;而華北油滴斑點內無溝紋,是因為鐵氧化物均勻聚集在氣泡周圍。斑點內有無溝紋是區別兩類油滴的根本標誌。不管兩類油滴的大小、形狀、疏密、色彩等特征如何變化,但萬變不離其宗,它們的形成機理會從斑點內溝紋顯露出來。
由於油滴盞只是一個茶碗,器型小且簡單,所以在器型方面的技術難度不大;油滴盞的主要特征是黑釉表面分布著多姿多彩的斑紋,這些斑紋是在窯火中天然形成的,為了這些具有審美價值的釉面斑紋,古今中外的陶藝家嘔心瀝血,試圖尋找最合適的製瓷原料和探索最正確的燒成方法,經歷數十年甚至幾代人的努力,但問世的優秀作品極少。因此,不管是建窯油滴還是華北油滴盞都是土與火高難度結合的藝術,是純粹的陶瓷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