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說一說福清窯情況
福清窯是泛指現福清市轄區內所有的各大小古窯址。
福清窯遺址主要分布在福清市西部東張鎮半嶺村、石坑村、三星村、嶺下村、蘆嶺村、東山村,各村
莊相鄰連,形成一個龐大窯廠。因這幾個村均在東張鎮轄區內,故統稱東張窯一起介紹。另一處晚唐
至宋元窯址在龍田鎮玉瑤村。
【東張窯】燒造年代約為北宋中期至元中晚期,窯址位於東張鎮半嶺村、石坑村、三星村、嶺下村、
蘆嶺村、東山村,分布於宮後山(石坑村和嶺下村都有宮後山)、背塘後山、產山、村後山、碗腰山
,寮後山、厝後山、石馬頭山、牽牛嶺等處山坡,僅石坑村瓷片、窯具散布方圓2公裏,面積約20萬平
方米,東張窯總面積約26萬平方,堆積層厚約1-5米,最厚堆積達8米以上。
石坑窯址於1958年1月興修水庫時被發現,各級文博、科研單位及個人先後多次進行調查,目前尚未進
行科學考古發掘。從歷次調查和已公布的調查資料看,石坑村遺跡分布最廣、品種最豐富,嶺下村次
之,半嶺村規模最小。三星窯、蘆嶺窯、東山窯未見文字資料,為首次發現公布。
東張窯主要品種有碗(包括盞,為方便介紹統稱碗)、盤、碟、缽、洗、盒、盅、杯、高足杯、梅瓶
、罐、枕、執壺、盆、花盆、硯臺、爐、燈盞、托盞、大缸(或大罐)及各種器蓋、小動物塑件等,
窯具、工具主要有匣缽、墊餅、支座、隔墊、匣缽蓋、擋箍、軸頂碗、軸座、坩堝等。
產品按釉色可分為黑釉、醬釉、內青外黑雙色釉、青釉、青綠釉、青黃釉、青黑釉、青灰釉、青白釉
、豆綠釉、褐釉、青軸褐彩、素地褐(紅)彩劃花、褐(紅)地素花劃分和素胎等。
裝飾除多種釉色的器物造型外,尚有剔花、刻花、劃花、印花、篦線、捏塑、堆貼、文字以及黑釉器
自然窯變兔毫、油滴、毫變、類鷓鴣斑、禾芒、菊花紋等裝飾手法。采用輪製工藝拉坯成型後,一次
或二次蘸浸釉或刷釉、蕩釉方法施釉,最後用一缽一器仰燒、多階箍型支圈組合缽覆燒(芒口器)和
采用澀圈疊裝正燒等工藝技術,在龍窯(斜坡式)中以1250度以上的氧化或還原焰,經3-4天時間焙燒
、冷卻過程,待完全冷卻後可取出產品。
從已發現的眾多窯脊觀察,應為斜坡式龍窯長約152.5米(因未科學考古發掘,帶有不確定性),有待
將來考古發掘才能真正了解東張窯的豐富內涵。
【玉瑤窯】燒造年代為晚唐至宋,窯址位於龍田鎮玉瑤村後約350木處海窯山土坡上,窯址大部分已開
墾成農田,可見磚窯暴露,窯旁有排水管(約2米長的木桶不到頭),文化堆積約1.5米,面積約500平
方米。釉色有青釉、黑釉(醬釉),產品主要有大罐、缸、谷倉、建築構件瓦飾等。
尚采集到到宋元時期青釉、青白釉、醬黑釉碗、罐等殘片,還有少量明清青花瓷、碟殘片、應不似窯
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