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瓷建盞之烏金最初始 ? ? ?
我覺得很有必要的先從烏金開始說起,知識貼我打算出三篇。
中國瓷器呢大致分為三個顏色瓷種,黑瓷、白瓷、青瓷。那麼黑瓷在全國的燒製範圍都很廣,其中較為突出的是水吉建窯系的黑釉茶盞,武夷山遇林亭黑釉描銀盞,江西吉安的木葉貼紙黑釉盞和南平茶洋窯和福清東張窯。
其中建窯系的是被稱為黑釉瓷的代表,因為成績比較突出嘛,做個課代表還是可以的。那麼黑釉裏面的顏色是分的很細的,跟建窯系的鐵胎有很大關系。在唐朝時期有著名的彩陶,陶俑。(唐朝是中國茶文化的開端,有煎茶、煮茶、點茶各種茶藝)閩北一帶也是在生產陶器,黑釉陶器。主要為生活器具,因為陶的燒製溫度比瓷相對會低很多。
到了趙匡胤建立宋朝,製瓷工藝才開始進一步提升,延續文化和茶藝就有了黑釉茶盞。蔡襄在北宋時期是任命為北苑貢茶的轉運使(相當於現在的監理一樣)向宋徽宗推薦了上好的烏龍茶,並在後面的《茶錄》一書中寫到「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臣前因奏事,伏蒙陛下諭臣先任福建轉運使日,所進上品龍茶最為精好。臣退念草木之微,首辱陛下知鑒「也就是說蔡襄當年在這邊幹活,發現了建安人用上好烏龍茶鬥茶的樂趣,並向宋徽宗推薦。才有了後面風靡全國的點茶文化,及全國性大規模的建盞燒製。
烏金呢,為什麼叫烏金?第一眼就是黑嘛。其實很多盞在自然光或者不細看的時候都是黑色的,但是在光線充足的地方是,看盞壁其實是墨黑不含雜質的,強光下有類似金絲楠的 金沙。有一些烏金盞中帶有一些藍點、黃點 、或者說斑。這些都正常,只有不大面積的超過黑的地方都可以叫烏金。而且是烏黑發亮、有玻化感,在光折射地方可以看到微氣孔,其中一些帶網狀釉下開片。
現在來說說各種不一樣的烏金。有很多人的烏金盞是黃口(也叫金口)藍口、黑口,和紅胎、黑灰胎。
如下圖1 紅胎、金口,但是整體釉色為黑。這種烏金應該是燒製溫度較低,但是釉面已經形成。口延出現微微黃毫。這種屬於典型的釉面還正在變化,氣氛還原不夠充足,就停火而形成的烏金。很多人貨覺得低溫的釉面肯定不行。其實只有釉到達熔融點,在有充足的包圍時間,是可以形成一流的釉面。只是胎足顏色偏紅。也不是說這種不好,至少知道這個釉面怎麼來的。
圖2 灰褐胎、口延偏灰黃。也是整體呈黑色。這種的相對燒結溫度會比黃口的會高一些。內外壁無雜色,或者較少雜色。
圖3 黑胎、口延暗灰,帶些許藍斑 黃斑 。而且出現流釉 釉珠狀態,這種的相對溫度應該是最高的,其實在建盞釉面裏面應該是有獨立的烏金釉面的。就是不管燒多少溫度它都是黑的,可能就是在極高的溫度,薄釉的地方會出現斑紋。還要一種烏金是由獨立的兔毫釉因為溫度不夠而形成的烏金。往往黃口的烏金在盞內薄釉的地方肯定會出現黃絲或者其他雜色。
圖4 盞內壁在光線充足地方可以看到藍點或者黃點,口沿偏灰藍。但是至始至終都沒有出現條達的兔毫或者油滴斑。 胎底也是灰黑色,而且油性足。說明高溫,切還原的氣氛很充足,產生油性。
圖5 是開片的烏金老盞,其實烏金釉面開片很正常。只要不裂開刮手,開片是因為有時候開窯,要內外的溫差太大,導致釉和坯不能同時收縮產生擠壓,從而出現釉下開片。包括其他瓷類都會出現開片。
圖6 這是一只縮釉的烏金點茶器。為什麼我會說烏金有一種獨立的純色釉。因為如果釉面出現流動,加上充足的還原氣氛,肯定會形成紋理。但是有的烏金就是快要沾底,大面積縮釉都還是烏金。
總結:在其他瓷種裏面,黑色釉其實是公認最難燒製的顏色,因為其鐵胎的獨特性,才會有烏金獨有的美。那在建盞界,其實烏金大家都會燒,只是看的多了,便覺得普通。在各大省級博物館裏面還有很多藏品建窯產的烏金花器。黑色釉執壺,黑色釉小罐,也就是現在的烏金釉。所以我覺得烏金釉,是建盞之母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