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火也能燒出1300度高溫?這座古窯燒出的藝品堪稱奇跡
瓷,瓷器,China。瓷器是一種誕生於中國古代的用瓷土燒製而成器皿,是中華文化
的瑰寶,也是最早時期世界對於中國的印象。瓷器的燒製溫度有高有低,低的只幾
百度,高的卻要上千度。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喜共紫甌吟且酌, 羨君瀟灑有余情"、"輕裘
駿馬成都花,冰甌雪碗建溪茶""青白釉傳色澤美,方圓形似器容珠。色自粉青泯火
氣,紋猶鱔血裂冰膚"……古人從不吝嗇對於瓷器的誇贊之詞,也由此可見古人對於
瓷器的喜愛之情。
瓷器按釉色分,有六大類:彩繪瓷、青白瓷、青瓷、顏色釉以及黑瓷,而黑瓷中知
名度最高的就是產自福建建陽的建盞。
建盞創燒於唐末、五代之初,真正興盛起來卻是宋朝。建盞在宋朝風光無限,前有
北宋名臣蔡襄著《茶錄》推建盞,後有北宋皇帝宋徽宗寫《大觀茶論》品建盞。那
麼建盞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讓蔡襄和宋徽宗都"迷失"其中呢?
20世紀30年代初,一名在海關就職的美國人——普拉瑪一次偶然的機會獲得了一只
建窯黑釉瓷,就此揭開了建盞發源地探索的幕布,可惜中國真正重視起來卻是在建
國後。建國後,我國的文物考古工作逐漸步入正軌,才開始重視關於建盞的考古發
掘,自此之後數十年關於建盞的發現不斷。
1989年到1992年期間,對建窯遺址進行了全面調查和重點發掘,讓多座古窯爐重現
於世間。其中一座長達135.6米,一次可燒製上萬只盞,這個發現讓無數人感慨其稱
得上是奇跡。
相信圈內人都會建盞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只有產自福建建陽水吉的盞才能稱之為建
盞,只有有著"鐵胎""厚釉"經過超高溫燒製而成的盞才能稱之為建盞,只有有著纖
細勻稱的兔毫、有著圓潤錯落有致的油滴、有著千般變化萬般彩的曜變等斑紋的才
能稱之為建盞。那麼這樣有著獨特斑紋的盞是歷經怎樣的"荊棘之路"才出現在世人
眼前的呢?
"無鐵胎,不建盞"是玩盞的人都知道的一句話,由此可見胎土對於建盞的重要性。
前文提到過建盞是產自福建建陽水吉的一種盞,不知道有沒有人想過為什麼只有產
自建陽水吉的盞才能稱之為建盞呢?
這自然是因為水吉當地特有的含鐵量超高的紅棕色粘土了,然而就算是水吉的土,
也不是隨便取來的就可以,而是古時燒窯者經過多次嘗試後最終才選取了最適合燒
製的土。
後來,建盞在朝代更疊中斷層八百年,燒製技藝一時成迷,後世的人們沿著古人留
下的線索一路探尋摸索才重現了建盞的魅力。取土更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步,經過
人們的探索最終在水吉找到了這種最適合燒製建盞的土,經過取土之旅,人們發現
最適合燒製建盞的有三種土,分別來自水吉的三個村落:後井村、南山村、大梨村
。
除了"鐵胎","厚釉"也是建盞的一大特征,不施厚釉,難成建盞。建盞的斑紋都是
獨一無二的,而這種獨一無二一是源自含鐵量高的胎土,另一則源自"厚釉"。若施
釉過薄,則建盞斑紋難成且縮釉的概率也大大提升。
那麼釉越厚越好嗎?顯然不是。釉過薄會造成斑紋不成,而過厚則容易粘底,依然
會成為瑕疵品,所以把握好釉的厚度,是建盞成功的關鍵之一。
釉的取材同樣是來自水吉,釉料是由當地的釉礦石和草木灰組成的。當然釉礦石和
草木灰也不是隨處取來就可的,釉礦石的主要開采點是建陽南林,而草木灰則是需
要水吉當地的植物燒製而成,將二者以一定的比例調配,最後得到最適適宜的配方
。
選好胎土釉料、配好配方之後,還要經過數道工序——碎土、淘洗、陳腐(現代一
般不需要這一步)、練泥揉泥、製坯、修坯、上釉(配釉一般提前配好)、裝窯、
燒製、最後出窯。
我們都知道建盞是一種高溫瓷,且燒製溫度高出一般高溫瓷,高達1300℃。這個溫
度,對於現代社會來說是相對比較好達到且好控製的,得益於科技發展的便利,電
燒、氣燒的燒製方式已經非常常見了。但對於古時的柴燒來說,要達到1300℃,是
相當有難度的,沒有現代的控溫手段,要達到這樣的高溫全憑老匠人的經驗,這也
是建盞成品率低的一個重要原因,而這也僅是其中一個原因,建盞的燒製要克服的
難題並不止這一個。
因為胎土和釉料的鐵的含量都較高,而建盞在燒製時又需要超高溫,在這樣的條件
下,建盞的失敗率大增,變形、氣泡等問題屢見不鮮。除此,建盞斑紋的形成也不
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每一只建盞的斑紋都獨一無二,那是因為這些斑紋的形成都不
是人為控製的,大多數都是依賴於還原氣氛。而還原氣氛的形成過程需要燒窯人對
窯爐內含氧量的嚴格控製,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這也加大了建盞的失敗
率。
經過前期的選土選料、調試配方,再到困難重重的燒製,可見每一只建盞的誕生之
路都是荊棘遍布,也正是這樣荊棘叢中闖出、烈火高溫中誕生的建盞才再出窯的那
一刻驚艷世人的眼,讓無數的瓷器"拜倒"在建盞樸實無釉的盞底之下。
根根分明,纖巧有致的兔毫、顆顆飽滿,均勻錯落的油滴、熠熠生輝,斑斕神秘的
曜變,還有如熟透柿子般的柿紅釉、清新怡人的茶葉末釉等等,難以想象裝窯前"醜
"樣子,經過燒製,出窯時竟然這麼的讓人驚喜,可謂是一朝出窯風雲變,萬般瓷器
拜倒來,當得起"瓷中明珠"的稱號。
▲茶葉末釉盞
建盞的燒製無疑是一個無比艱難的過程,每一只盞都是在萬般"磨難"中誕生的,而
且古時候那樣艱難的條件下,在無法量溫的情況下靠柴燒達到1300度,一窯出萬盞
,可謂是奇跡。今時今日,科技的發展為建盞的燒製提供了更多便利,但這不意味
著燒製建盞就沒了難度,我們更不能因為這樣就輕視建盞。